本文作者:office教程网

制作和修改 PPT 要注意的那些事儿

office教程网 2024-09-24 06:50:28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摘要:

1.尽量多与演讲者沟通。
PPT 的作用是辅助演讲者表达观点,所以在对 PPT 进行修改前应尽量与演讲者做好沟通,了解他们想表达的观点,在不同页面想要重点传达的要点。

比如下面的片子中深色的部分原来是倒着的梯形:


经与讲师确认是希望表达“基于下方的技术,带来上面的结果”,故改成了正梯形并设计了偏立体的效果,给人以稳定的感受。

2.尊重原作者,不做大的改动。

演讲者通常都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这风格通常会在演讲者 PPT 制作时便表达出来。在改动时应尽量少做大改动,如图形整体样式、动画风格。以免演讲者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从而影响演讲。因为我们演讲、会议太多,讲师又非常忙非常辛苦,通常从我收到 PPT 到提交确认一般不超过24小时,大的改动尽量都会控制。

3.颜色与品牌 VI(Visual Identity) 统一。
一般企业都有自己的 VI ,即便没有,也会有 Logo。有 VI 的需要按照 VI 手册中的品牌标准色及辅助色调整 PPT,没有的可以参考公司 Logo 颜色去调整 PPT。


4.文字字体及间距。
说到字体,其实与 VI 又有联系了。一般 VI 中会有品牌中英文标准字体,按照这个设置即可。没有 VI 的可以考虑下日常我们经常用到的常见字体,比如微软雅黑等。个别生僻字体谨慎使用,因为播放 PPT 的电脑上很可能没有你设置的字体,谁知道它会以什么鬼形式展现出来。


如何利用PPT手绘示意地图 PPT手绘示意地图实例教程

手绘示意地图这种图能不能用PPT画,就是下面这个图。有没有难度?事实上还真的可以用PPT绘制。跟着牛闪闪来试试吧!使用史上最牛B的图形工具----曲线工具。下图3处。然后利用曲线工具点

字间距、行间距是我们经常忽略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对着屏幕的文字发呆,总觉得哪里不对却又搞不清楚,通常就是字间距、行间距出了问题。对于分项目 (Bullets) 的段落行间距,我通常会设置为1.2~1.5。字间距根据情况而设置,经常遇到的问题一定是字间距太小,像春运一般排在一起。这时候把字间距调大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5.项目(Bullets) 符号可以更有新意。
在 PPT 中,默认的项目符号通常为 ● 或者 ○ ,所以你会看到一批 PPT 中的分段为:
● 这是第一个问题
● 这是第二个问题
● 这是第三个问题

这种设置没什么不对,只是可以更好。比如可以把它设置为与 VI 色统一的颜色,或者在一些肯定的条目上用 替代 ●,与文字照应以增强肯定性。


6.PPT 中图形的设计需尽量保持一致。
一般公司里不会有一个专做 PPT 的职位,即便有,大多情况也只是修改大型展会的 PPT。多数的日常 PPT 基本都是来自一线同学之手,如何保证设计一致?

即便有统一的模板和 icon,多数情况下也不会保持一致。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当下这一篇内一致。比如大多数是拟物的设计,个别使用了偏平面的设计。可以考虑使用拟物设计替换掉个别的平面设计,以保持统一的风格。

对于 APP 截图的展现,我在截图外加了 iPhone 做背景,更加直观。


7.演讲现场的情况确认。
这个问题我几乎每次修改 PPT 都会去向主办方咨询,比如:舞台样式、屏幕尺寸、现场人数、现场灯光(不开灯、开灯)。不同的设计很可能会带来差异很大的效果,甚至直接影响演讲者的情绪,导致演讲失败。

  • 屏幕尺寸:16:9的屏放个4:3的 PPT 会浪费很多空间,4:3的屏放16:9的内容字体会压缩很多。
  • 舞台样式:对于大型活动,通常 PPT 最下的50~100cm 仅需保留 logo 即可,如有内容的话后排多半看不到。具体情况需根据现场确定。
  • 现场灯光:对于不开灯的现场,PPT 尽量考虑不要设置成纯白的屏幕,观众看着累,也不适合拍照。

以上总结了7点对于临时加急修改 PPT 比较有帮助。如果真心的要做一个更好的 PPT,需要更久的时间。Nancy Duarte 女士的 Slide:ology 一书中提到,策划制作一份 PPT 的时间在36~90小时。本文中我提到的所谓修改也仅仅是在讲师上台前帮助他们更好的表达思想,传递内容。

如何统一批量设置PPT的中文字体和英文字体

事实上这个问题,提得想当的有水准,因为一般人压根不会想到批量去设置字体的问题,通常都是利用开始的字体下拉窗口进行手动设置的。下图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下拉窗口。就一个下拉窗口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office教程网,原文地址:制作和修改 PPT 要注意的那些事儿发布于2024-09-24 06:50:28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演示站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