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的窗口都变成了大圆角
- 应用图标都干成了统一的圆角矩形
- 新的 UI 设计语言,暂且称之为「新拟态 UI」:在之前所谓「扁平化」的基础上又轻微地加入了投影、高光这些带有纵深关系的「拟物化」元素
- 大量圆角和毛玻璃的应用
1. 大圆角
这种大圆角窗口风格应该是从一两年前就开始了。先是移动端,后来逐步蔓延到了桌面端,典型的有 Setapp、CleanMyMac X 等等。
窃以为,这种大圆角窗口只适合小窗口的应用,比如上边提到的两个;而对于一些专业应用或系统应用,经常需要撑满屏幕使用。这时,大圆角与屏幕边缘之间的空隙会非常明显碍眼,露出的那一点点桌面壁纸会无情地打断视觉的连贯。
当然有人会说,为什么不让应用彻底全屏,而是手动让窗口撑满屏幕呢?是这样的:在使用一些专业软件时,会经常去选择菜单栏中的选项。彻底全屏后,每次选择都需要鼠标在左上角停留一段时间等待菜单栏出现,循环往复,不断切换,真的很影响效率浪费时间。
当然了,如果在 Big Sur 中能做到根据窗口状态自动调整圆角大小,那这个问题就不复存在。
2. 圆角矩形图标
多年以来,Mac 系统的图标一直是其亮点。无论官方还是第三方,基本都保持在一条名为「精致」的高标准线上下。当年在 Smartisan OS 发布会上,老罗提到,由于桌面系统有充足的屏幕空间,异形图标放得越大越好看。
苹果在 WWDC 上宣布放弃英特尔转向 ARM 芯片,会有哪些优势?你的 Mac 将何去何从?
今天凌晨的 WWDC,Mac 无疑成为了本次发布会的重点。104 分钟的发布会,Mac 相关的内容就占据了 40 分钟。之所以这么重视,是因为 Apple 决定在 Mac 上放弃 Intel CPU,改用自家的 Apple Silicon。Mac ,甚至 Apple 本身 ,都将因此迎来重大的变革。
如果说手机上屏幕空间有限,统一图形是不得已通过牺牲美感来保持整齐划一;那在屏幕空间足够大的桌面端,为了追求所谓和 iOS 的「一致性」,一股脑全框上一个丑得令人发指的白色方框,则只能说是舍本逐末。现在,仅剩的两个注重图标美感的系统也开始沦陷。
新拟态,偶尔用在一两个 UI 元素上能带来新鲜感,但不适合全局应用。
来放大看一下 Big Sur 的菜单栏:就连文本都有了投影和纵深感。这在视觉上形成一种「漂浮」的不稳定感。为什么连菜单文本都开始变得戏这么多,难道它们不应该是素颜静悄悄在那个角落里等待用户召唤。
4. 圆角 & 毛玻璃
毛玻璃元素从上一次 OS X Yosemite 设计语言大变就已经出现,当时也是骂声一片。不过现在看来,当年的改变还算克制──仍然给人一种稳定、扎实的视觉观感。而现在大圆角的加入,让一切看起来都有一种漂浮起来的不稳定感,感觉每个元素都可拖拽,变得更像移动端。
有传闻说,这是在为触控版本的 macOS 做准备。即便如此,也应该有更好的方案。只有桌面端还主打生产力这个领域,就不能打破视觉上的稳定感。
桌面系统的未来
从 OS X 10.8 MountAIn Lion 开始,macOS 的质量和体验就在逐年下降(尽管仍然是最好)。每年「挤牙膏」式的更新从内到外透漏着 macOS 团队的力不从心。据说团队都已经快要被合并解散。大家都在投移动端。彻底黔驴技穷的那一天似乎已经不再遥远。而桌面系统还尚未全面开发的一个领域就是触控。有美好创新的想法和点子,但现实是苦于资源和能力有限,克服不了专业生产力的问题,就永远走不出「理解万岁」的怪圈;Mac 平台有充足的专业生产力资源,但这么多年一直对触控无感。如果苹果能下定决心为 Mac 系统开发触控版,凭借优秀的交互和资源无疑会将 Mac 的体验和效率推向下一个纪元。
说了这么多,看完 macOS Big Sur 我的决定是: 可能会找来尝鲜,但一定会谨慎更新。 以前每次推送正式版总是第一时间更新;而经历了去年 Catalina 带来的直到现在还有的影响工作生活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它的稳定性不再有充足的信心。那个让人激动得熬夜尝鲜的年代早已过去,如今想要的是折腾成本更低。 毕竟,我们都在更加「成熟」。就像 macOS 和那些失去棱角的圆角矩形图标一样,变得越来越圆滑当道。关注我们 一个有干货的Mac下载站。macos 新系让您的mac拥有更多可能
今天苹果发布了 macOS Big Sur系统,这是 macOS 这款先进桌面操作系统的最新版本。macOS Big Sur 采用全新的精美设计,让人耳目一新又倍感熟悉。